巾帼繁如花,喷薄“她力量”,研究所举办巾帼典型风采展示活动。在漫漫奋斗征程中,研究所涌现出一批女性典型,她们用专业所长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巾帼的责任担当,用砥砺深耕的态度书写女性乘风破浪的奋斗华章。
陈雯研究员,中科院第五届“十大杰出妇女”,区域人文经济地理研究室主任
她是全国10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中唯一的女性科学家,20多年持续跟踪长三角区域合作与一体化发展研究,形成了关于长三角城市与区域发展、空间演化与优化调控、产业发展与绿色化等理论和技术方法,努力推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国家和地方的决策与行动。带领团队作为技术支持单位编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等多部国家级规划。她始终高度关注乡村发展,长期深入乡村田间调研,集成中科院、海外技术和政府资源运用于乡村环境改造,开展茅山老区陈庄知识乡村营建试验,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史小丽研究员,湖泊生物与生态党支部书记
她长期关注水环境治理,致力于湖泊超微型浮游藻类生态学的基础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聚焦国际前沿,揭示了湖泊超微型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组成和生态学特征,丰富和发展了藻类生态学理论。面向国家需求,围绕湖泊蓝藻水华控制,形成了全过程防控技术创新链,有效指导蓝藻水华治理实践。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子课题、“十三五”巢湖水专项课题等10余个项目和课题,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作为核心专家受聘于第一届合肥市巢湖综合治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参与了巢湖蓝藻防控咨询和决策。承担多个湖库的生态环境问题诊断和治理工作,受邀开展多场“湖泊蓝藻水华发生机制和防控实践”的科普宣讲,为建设美丽中国持续发力。
张玉超研究员,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妇联主席
她长期从事湖泊水色遥感方面的研究,改进了湖泊蓝藻水华与水生植物高精度卫星遥感监测方法,为深入剖析湖泊水环境时空变化规律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技术发展研究计划(863)、国家水专项、中欧龙计划国际合作项目以及水利部太湖流域资源管理局、江苏省水利厅等多项课题。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15项,技术应用证明11项。张玉超研究员始终坚守在遥感监测的第一线,作为技术负责人向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发布《太湖蓝藻卫星遥感监测报告》近千期,用科技力量服务国家与人民。
邢鹏研究员、曾巾副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长期关注支持女性青年科学家成长。邢鹏研究员长期深耕于水域微生物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等领域,用10年的时间成为研究所湖泊微生物研究的核心骨干。曾参与格陵兰岛西南区域新生湖泊考察,并六次率队赴青藏高原开展湖泊微生物资源调查。主持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等。发表SCI论文40 余篇,他引次数1000余次。入选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入选并获评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
曾巾副研究员长期从事湖泊微生物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科技基础调查专项课题、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等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35篇。主要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模拟研究,从区域、局域及微域尺度深化了对中国湖泊微生物群落分布格局及维持机制的认识,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贡献力量。
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中国科学院“巾帼建功”先进集体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于2009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为研究所提供30万元以上大型通用仪器的共享共用分析测试服务。中心现有工作人员15人,其中女职工12人,负责中心92%以上仪器设备的运行,总价值4000多万元。中心女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女性所特有的细心、耐心、细致、周到的特性,全面提升服务全链条的精细化管理,用实际行动践行“真情服务”工作理念,不断满足科研人员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测试服务需求。2020年检测样品量8万多个,仪器总使用时间7万多小时,新增前处理项目7项。2020年在科技部组织的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考核中获评良好。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女职工们始终念党情、颂党恩、跟党走,坚守信仰,不忘初心,持续发挥“半边天”的力量,以“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为目标,永不停止奋斗的脚步,用科技创新的新进展新成就,献礼党的百年华诞!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04319号
地址:南京市北京东路73号 邮编:210008
电话:025-86882010 025-86882020 025-86882030 传真:025-57714759 信箱:niglas@nig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