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基层工作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组织职工、学生集中收看“弘扬科学家精神 喜迎党的二十大”在线活动

  •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01日
  • 打印本页

  930日,中国科学院举办弘扬科学家精神 喜迎党的二十大在线活动。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党政领导班子及全所党员、青年职工、学生等100余人集中收看了直播,共同了解院内重大科研成果,倾听奋斗故事,感悟科学家精神。 

  此次活动让大家对中国科学院的科研成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切实感受到科学家精神的磅礴伟力。直播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作为中国科学院的一份子倍感骄傲和自豪,在今后工作中将牢记科技强国的使命担当,继续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立足本职,踏实工作,为研究所和中科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以实际工作成果和良好精神面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集中收看活动主会场 

  所长张甘霖:短短两个多小时的“弘扬科学家精神,喜迎党的二十大”在线活动,让我和众多科学院人一样,深受感动和鼓舞。传承科学家以“爱国奉献,开拓创新,严谨治学,淡泊名利”等为主要特征的优秀精神,是鼓舞和激励研究所中青年科学家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无愧于“国家队”的重要精神力量,也必将是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所需要的不竭的力量源泉。 

  党委书记谷孝鸿:在直播活动中看到科学院的很多国之重器,很多优秀成果展示,以及奋发向上的青年突击队的身影,作为科学院的一员,很有自豪感。庄文颖院士说:人生短暂,人活一辈子,总是要留下点对国家有用的东西。张平院士说:不能光拿钱,要为国家做点事。院士们的话朴实,真挚,让我感怀。作为科学院研究所、作为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我们要有科学院人职业的自豪感,更要有自己的责任感,要有国之大者、时不待我之志,有励精图治、快马扬鞭之行。作为所领导班子,我们将不断对标国家目标,弘扬科学家精神,坚毅研究所的学科方向,带领全所同志聚焦主责主业,踔厉奋发,努力前行,勇立湖泊流域科学研究潮头,笃行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和社会责任。 

  湖泊-流域过程与调控研究室主任张奇研究员: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弘扬科学家精神,是科技界和全社会的使命。我决心以科学家精神为动力,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努力工作,为祖国科技事业而奋斗。 

  流域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室主任李恒鹏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是国家科技发展的主力军,在线直播“国之大者”“国之传承”“国之重器”“国之榜样”4个篇章,让我感受到中国科学院一大批科研工作者勇于创新,乐于奉献,敢于挑战,迎难而上的创新精神,让人心潮澎湃。我作为一名从事科学工作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流域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室瞄准国家和地方生态文明研究和实践的重大需求,在生态环境智慧化监测与评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路径探索方面,积极创新,勇于实践,在科技创新和支撑国家、地方实践方面走在前列,做出重要贡献。 

  科技处处长徐力刚研究员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科技工作者更是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中,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党群监审处处长胡笑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我国科技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为了解决这些“卡脖子”的问题,科学家们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身为中国科学院科研“国家队”的一份子,要始终心怀祖国,为民奉献。 

  湖泊生物与生态党支部书记史小丽研究员:老一辈科学家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着我们新时代科技工作者不断求索、勇于攀登,以科技力量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老一辈科学家精神是我们中科院的宝贵财富,作为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中科院“四个率先”的使命职责,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努力在科研一线艰苦攻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湖泊环境与工程党支部书记尹洪斌研究员:中科院各支科技攻关突击队始终秉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念,奋斗在祖国的各个角落。在东北黑土地,在边疆大漠,在西北边陲以及在深邃的天空中,都有我院科研工作者不懈奋斗的身影。他们那种夜以继日,攻坚克难,钉钉子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南仁东先生以深山为家,为我国FAST设备的建设奋斗终身,直至生命结束的事迹深深触动了我。数学研究所张平院士的科研经历也让我备受鼓舞。他提到基础研究是中科院的立院之本,也是所有科学问题的总机关。我作为中科院的一名普通科研人员,应该秉承这样的科研理念,坚持将板凳坐穿,坚持我的基础研究科研之路,着力解决湖泊内源污染问题,为破解我国湖库富营养化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湖泊-流域过程与调控党支部书记赖锡军研究员直播活动展现了我院老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展现了科技创新成果、国家重大装备背后的科学家精神。我所以周立三、施雅风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也是其中典范。他们始终将科研事业和国家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以流域地理与湖泊科学为主体的研究特色。湖泊流域过程与调控研究室作为我所新设立的研究室,以湖泊-流域系统整体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湖泊流域相互作用和调控。新时期,我们一定要立足四个面向,以团结、奉献、务实、创新的所训为指导,努力打造湖泊流域系统水安全保障为特色的创新高地。作为一名地理科技工作者和周立三国情与流域发展科技攻关突击队的成员,我要以这些科学家为榜样,以其精神为指引,攻坚克难,致力于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守护江湖碧水,保障流域水安全。 

  区域人文经济地理党支部书记袁丰副研究员:物理研究所、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引领的高精技术科技攻关突击队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科技工作者作为中坚力量,更是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进行科研和学术工作,在未来的竞争中抢占科技制高点。我国优秀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张平以及优秀青年学者潘高峰和姚蕊的演讲,让我认识到育人精神关乎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中国科学院的大型装置,例如运载火箭、重离子加速器等更彰显中国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科技工作者真正实现了科技报国、科技兴国的人生抱负,并为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希望能融入科技强国伟业,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2021级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曹振:我们已经不能再躲在前辈的羽翼下,而要在属于我们的历史舞台上勇做真正的主角。通过这次直播我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与科研人员的伟大,身为中科院大家庭的一份子,我们应该向无私奉献的科研人员学习,感受科研之美、奉献个人智慧,实现个人价值。在未来的工作与学习中,青年党员将继承与发扬老科学家身上优秀的科研品质与为国为民的精神,不断自我反省,不断锐意进取,努力在科学研究中取得突破,成为社会主义新时代优秀的接棒人。 

  2022级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彭棋:作为一名研究生,一名刚刚开展科研工作的小白,学习科学家精神是不断提升自我能力的过程。本次直播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青年科学家不断突破,服务于人民的科学精神。看到东北地理所科技攻关突击队在田间地头、黑土会战、水稻培育等方面开展的工作,深刻体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内涵。科学研究既要突破关键技术,也要接地气,服务于人民生活。 

  机关党支部委员汪禹芹:本次直播活动以“国之大者”“国之传承”“国之重器”“国之榜样”四个篇章呈现,跟随视频直播的镜头,我再一次领略了科学大家的矢志报国情怀和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长者风范。同时也被展现在眼前的一件件大科学装置所震撼,正是这些国之重器助力我们挺起了民族脊梁。看完这些,我心生敬仰,伟大的科学家们,向你们致敬,你们献身科学、奋力拼搏、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永攀高峰的精神,是引领我前行的指南针,作为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机关党支部的一名党员,我将立足本职岗位,强本领,干事业,尽心尽责,服务好全所科学家,为推动研究所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湖泊-流域系统科学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一份力量。 

  湖泊-流域过程与调控研究室青年研究员李云良青年研究员:从头到尾认真收看了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活动,活动中提到了数学研究所的张平院士,研究微生物的庄院士,以及一些其它各行各业代表和专家的伟大事迹,从卫星导航到火箭发射还有深海大设备大装置等,确实体会到国家的发展,科学院的重要贡献和价值。庄院士说的一句话让我很受触动——人这一辈子要思考做点什么?最后到底能够留下点什么?看起来很平淡,却特别励志和有意义!我们所、我们室,尤其是我们这些相对年轻的科研人员,都要思考和琢磨要做点什么,要留下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湖泊-流域过程与调控研究室范兴旺副研究员:观看完在线直播的全部内容,惊叹于国之重器,从研制氢弹另辟蹊径的于敏构型到如今的可控核聚变,从美国赠予月壤到44年后独立完成月壤采样,这背后是科学技术的接力,更多的是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这样的传承还有很多,在关乎国家战略安全的领域,钱老奠定了东风系列导弹的技术体系,在地球轨道和亚轨道上,实践21号卫星和亚轨道飞行器,不断取得令人振奋的新成就。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虽不能在上天入地的技术领域贡献力量,但科学家精神始终是指引我们进步的明灯。 

  湖泊-流域过程与调控研究室姚静副研究员:庄文颖院士的事迹让我印象深刻。庄院士年逾古稀仍然坚守在科研的第一线,还亲自去野外调研,并坚持每天到岗工作,查阅文献、指导学生。庄院士朴素、求真、务实、探索的科学家精神,值得我们后辈好好学习。我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在以后的工作中,力争戒骄戒躁、不畏艰难,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更好地为国家为人民服务。 

  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化研究室副研究员王倩副研究员:地质地球所李献华院士谈到获取月球上样品用于测年时的兴奋与激动,与我们在野外采到理想样品时的内心满足感一样,把科研人对获取研究样品的珍惜表现得淋漓尽致;古脊椎动物所的付巧妹研究员,是女性科学家的榜样,不仅是3个孩子的妈妈,在研究工作上获得的成功,家庭和事业的成功,无不体现了女科学家的坚持与平衡。每一个榜样人物都是我们心目中的高山,激励我们对待科研工作要有恒心和毅力,选择了对的研究方向,无论前路多么坎坷和崎岖,都要执着并坚守你的科学问题,把个人梦想融入国家梦,做新时代的科研奋斗者。 

  区域人文经济地理研究室刘玮辰特别研究助理:通过直播活动,我再一次聆听到科学家朴实且激荡的动人故事,再一次感受到老科学家的精神品格与新时代科学家的蓬勃与朝气,再一次体会到大科学装置的伟大与辉煌,我对能够成为中科院这一伟大集体的一员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作为一名新入党的年轻人,我要向老党员学习,向先锋榜样们致敬,他们的成功源于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恪守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拥有坚守初心、服务人民的深厚情怀,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展现出心有大我、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所以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需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正如我在今年研究所七一大会上的入党誓词,我要为祖国的建设、改革、发展奉献自己的宝贵青春。 

  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室胡旻琪特别研究助理:新疆生地所彭加木突击队老师说的“哪里有沙漠,哪里就有我们突击队”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身为科研工作者,对野外工作的艰辛感同身受。他们不辞艰辛、不计名利,把青春交付于科研事业,将以身许国的报国之志融入伟大事业;他们以国家需求为己任,政治坚定、业绩突出、事迹感人,践行和传承了锐意创新、使命担当、不畏艰难,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科学家精神;他们以“无我”精神奋斗和坚守,为党分忧、为民尽责,在行动中诠释党员干部的初心与本色。我从中找到他们之所以将科学与政治结合起来并百折不挠奋斗一生的原始答案。 

  2020级研究生李华歆:观看完直播后,我对科研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正在野外台站进行实验收尾工作的我,对于此前的种种小困难感到释然。直播镜头转向刘兴土“黑土会战”大安示范区青年突击队时,金黄的一片,带着丰收的色彩,正如我的实验桶中长得茂密的沉水植物,进入收实验阶段,为5个多月的实验画上圆满的句号。众多学子和老师都奋斗在科研一线,自己所面临的困难非常渺小,应该积极面对,勇于克服困难。“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将万米海底世界为大家呈现,也引发了我的思考,万事万物能量来源都来自太阳能,那么在不见光不见底的万米海底深渊,这些生物又是因为什么而存在。这大概就是科研的魅力,让我们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神奇,同时也为探索世界而着迷。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04319号

地址:南京市北京东路73号 邮编:210008

电话:025-86882010 025-86882020 025-86882030 传真:025-57714759 信箱:niglas@nig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