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近年来不断注重人才培养引进,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所内年轻干部占比逐渐增长。面对这一新变化,研究所于2019年正式创建年轻干部理论学习小组,充分覆盖全所40周岁以下全体职工,由各部门混编分设五个讨论组,研究所所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导师,优秀青年科学家担任召集人,将科研阵地与党性教育紧密结合,织密建强组织体系,充分凝聚青年力量推动科研发展。
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在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时,研究所党委以年轻干部理论学习小组为抓手,丰富学习内容、活化学习方式、深化学习成效,坚持做到筑牢“学”基础,把握“传”特点,抓住“做”关键,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见行见效。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科研工作提质增效的动力源泉,进一步形成改革创新、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担当,坚定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引领广大年轻干部创新超越,苦干实干,努力创造无愧于党的要求、无愧于人民期盼、无愧于创新时代的业绩!
以学为基,创新形式多措并举学党史
完善学习机制“系统化”学党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研究所年轻干部理论学习小组创新学习机制,保证学习质量。通过个人日常主动学、集体组织研讨学、专家辅导交流学的机制,定期发布学习资料,组织交流学习心得,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系统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年轻干部利用工作间隙和业余时间在会议室、办公室、党员之家等场所进行党史“补钙”和“充电”,保证党史学习“不空窗”。各学习小组采取读书会、研讨会等方式抓好集中学习,在此基础上,通过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开展辅导交流。党委书记谷孝鸿,副所长段学军分别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党史专题党课,在畅所欲言中帮助年轻干部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党委书记谷孝鸿作《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党史专题党课
副所长段学军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党史专题党课
依托网络平台“便捷化”学党史。针对年轻干部野外科考任务重,日常工作事项多,人员比较分散的实际困难,研究所始终坚持“学习篇目章节不能少,学习人员一个不能落,学习时间整体不能缩”的原则,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效解决工学矛盾。依托“NIGLAS云党建”微信公众号开设“党史学习云课堂”专题,多种形式、多样载体、多维视角全面深入宣传党的百年辉煌历程和伟大功绩。自2月末发布首篇党史学习资料以来,已累计发布7期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稿件,并在公众号菜单栏开设“党史知识问答”栏目,随时随地检验学习效果。“NIGLAS云党建”已经成为研究所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党史不断档、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掌中宝”,掀起了一股“线上”学党史的新风潮。不少年轻干部表示“现在即便出野外也能开展学习,不落下进度,实在是太方便了。”
丰富学习形式“沉浸化”学党史。所党委充分利用红色电影让党史教育“活”起来,开展“青春向党,奋斗强国”党史学习教育主题观影活动,用光影铸魂铸党性。年轻干部理论学习小组成员集体观看“四史”教育电影《青春之歌》。用红色电影再现革命时期的峥嵘岁月和青年党员的崇高品质,推动年轻干部感悟党的初心使命、体认党的精神谱系、传承党的红色基因,从革命青年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事迹中深刻认识,作为一名国立科研机构的青年科学家,应该用实际行动书写自己的青春乐章,砥砺“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优秀品格,践行“科技创新,报国为民”的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有效的学习机制,便捷的学习平台,丰富的学习形式,助推年轻干部多学多得,在互动交流、思想碰撞中党史学习教育收效显著。
以赛促学,党史知识竞赛检验学习成效
为进一步活化学习形式,检验学习成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把学习成效转化为科技报国的实际行动。结合年轻干部思想活跃的特点,研究所党委于4月28日举办“学习百年史 奋进新征程”年轻干部党史知识竞赛,以方式“创新”推动学习“走心”,让“小平台”真正发挥“大作用”。研究所中心组全体成员、年轻干部理论学习小组成员以及部分团员100余人到场学习参赛。
“知识竞赛既能检验学习成果,又进一步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我们要永保奋斗本色,切实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所。”年轻干部们这样说道。党史知识竞赛既是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的具体实践,也是检验党史知识的一次“大练兵”,竞赛内容涵盖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重大理论成果、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以现场记分、现场公布结果的形式进行。五个讨论组和团员共选派6支代表队参赛。通过趣味横生的必答题、抢答题、视听题、风险题呈现出一场党史知识的学习盛宴,增强全所职工学习党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年轻干部们既展示出深厚的党史储备,又彰显了青年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通过开展党史知识竞赛,推动年轻干部在比拼中检验成果、学悟党史,再次掀起党史学习热潮。广大年轻干部对党的历史和社会发展了解更多、更全面,理解更深、更透彻,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在常学常新中加强党性修养,在知行合一中担当作为,把党史学习成效转化为努力担好“国家事”“国家责”的具体实践。
学史笃行,“先锋90后”接续谱写新篇章
为充分彰显百年大党的生机活力,着力推动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研究所组织开展“先锋90后”青年党员评展活动,培育选树一批冲锋在前、勇于担当的先进典型。这里有服务国家需求,助力乡村振兴的“振兴先锋”、甘于寂寞扎根台站的“监测先锋”、轻伤不下火线,用青春践行使命担当的“科考先锋”、服务科研办实事,岗位虽小责任却大的“服务先锋”、舍小家顾大家,科研实践出真知的“实践先锋”。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事迹迥然不同的榜样们拥有着科技报国的共同信念,研究所党委动员全所年轻干部学标杆赶先进,立足岗位争先锋,以优秀青年党员的群像群塑,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振兴先锋”吴加伟:服务国家需求,助力乡村振兴
吴加伟201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位长期关注产业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青年科研骨干。
吴加伟始终坚守“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初心和使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中的现实问题,围绕长三角企业空间动态与区域一体化效应的研究选题刻苦钻研,学以致用,先后参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等规划编制与相关研究工作,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
作为年轻的共产党员,吴加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牢记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领会总书记关于系统思维、协调发展观的理论精髓,从城乡协调发展的视角助力乡村振兴。2014年以来,他通过参与团队承担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等科研项目,深入句容茅山陈庄自然村开展农户走访与野外勘探,是陈庄村发展与建设规划的主要编写人员,参与讨论制定了该村产业发展、空间利用、设施建设与环境治理等领域具体实施方案,协助开展面向全体村民的专业课程培训活动以及面向城乡规划的乡村宣传推介活动,为茅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事业做出积极贡献。在全体村民与吴加伟所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陈庄村小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村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并成功入选特色田园乡村省级试点村庄。乡村转型发展“陈庄模式”在社会各界产生广泛影响,获《新华日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主流媒体多次专稿推荐与报道。
“监测先锋”罗文磊:甘于寂寞,扎根台站
2017年,年仅26岁的罗文磊硕士毕业后来到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工作,便被派驻到离南京2000多公里远的抚仙湖高原深水湖泊研究站从事野外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一待就是四年。
罗文磊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抚仙湖和流域湿地进行定时监测,1000多个日夜,大多数时间陪伴他的只有监测仪器和实验室。无论风吹雨打日晒,都要定时进行野外调查,观测记录各种数据,定期维护仪器设备,整理统计监测数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枯燥单调的监测工作,罗文磊用严谨的工作态度、专业的工作技能和坚守岗位的责任心坚持了下来。认真观测和记录每一个科研数据,及时汇总湖泊环境变化,协助地方环保监测部门对抚仙湖进行巡查,为抚仙湖相关研究打下扎实的数据基础。
“科考先锋”孙伟伟:轻伤不下火线,用青春践行使命担当
今年31岁的孙伟伟是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最年轻的副研究员,长期从事湖泊沉积与全球变化方面的研究,曾获第六届刘东生优秀青年奖。
青藏高原是我国湖泊研究最薄弱的地区。怀着对攀登科学高峰的坚定信念,继承老一辈科学家献身高原科学事业的崇高精神,孙伟伟先后两次参与青藏高原野外科学考察。虽然进行野外考察对孙伟伟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但是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进行样品采集工作,其困难程度难以想象。青藏高原地区自然条件严酷,高寒缺氧、紫外辐射强烈等一系列异常艰苦的环境,以及长期外出给家庭生活带来的不便都考验着孙伟伟的意志。他常常顶着身体不适,和高原多变的天气抢时间,尽可能多地赶任务。在高原极限环境的挑战下,孙伟伟与他所在的考察队成员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接受考验,不畏艰险,克服了重重困难。近两年来,他们成功完成了对青藏高原40多个典型湖泊-流域的科学考察与采样工作,超额完成了野外科考任务。
“服务先锋”孙昊:服务科研办实事,岗位虽小责任大
科研院所的机关服务工作纷繁复杂,事无巨细。如何为科研一线工作做好服务工作,是机关党员孙昊常常思考的事。
作为研究所新闻宣传主管,孙昊努力为研究所打造展示科研成果的传播平台,为一线科研做好“广播”。他积极参与制定研究所科学传播管理办法,构建完备可靠的工作体系和严谨的管理规程;认真编辑每一篇科研进展和政务信息,确保发布的每一篇稿件内容真实、数据无误;兢兢业业,扎实完成研究所每年工作要点、年终总结以及年鉴、年报等综合材料的撰写,记录归档研究所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大事记。在研究所80周年所庆之际,孙昊牵头升级改版研究所中英文网站、设计研究所简介、更新所史馆展板,并积极参与研究所宣传片的制作,用心呈现一代代科学工作者谱写的光辉岁月。孙昊立足小岗位,挑起大责任,服务科研办实事,严把新闻质量关,切实维护研究所对外形象,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发挥“螺丝钉”的作用,以实际行动实现自我价值,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实践先锋”邹伟:漫漫科研路,实践出真知
邹伟自2014年开始在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学习工作,硕博期间参与大量科研实践工作,兢兢业业干实事,上下求索出真知。多次带队开展我国东部平原区域和云贵高原区域50余个湖库的水环境和水生态调查。深入洪泽湖和骆马湖采砂作业一线,探究湖泊采砂的生态环境效益。开展江淮中下游44个湖库的水环境和水生态调查工作,探明营养盐藻类水华效应的背景依赖性,提出了该区域湖泊分类管理的建议。在实践求索的同时,邹伟也不忘系统阅读国际前沿的水环境管理资料,潜心钻研水生生态系统常见的评估方法和管理措施的新知识。
硕博期间扎实的理论积累和丰富的科研实践为邹伟的科研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0年8月,博士毕业的邹伟选择留所工作,继续从事热爱的湖泊水文事业。工作刚刚起步,科研任务繁重,又逢新婚妻子怀孕生子,邹伟却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家人,而是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从刚出校园时的翩翩少年,到如今辛勤耕耘的科研工作者,在最美的青春年华,邹伟扎根科研一线,立志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奉献他的满腔热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年轻干部们,永保奋斗本色,践行先锋理念,始终遵循“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要求,砥砺身为“国家队”“国家人”肩扛“国家事”“国家责”的理想信念,产出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实际成果,在履职尽责中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再立新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04319号
地址:南京市北京东路73号 邮编:210008
电话:025-86882010 025-86882020 025-86882030 传真:025-57714759 信箱:niglas@nig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