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顺利召开
1月2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南京召开。来自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昌大学、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单位的14名委员出席会议。会议由学委会主任傅伯杰院士主持。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沈吉研究员代表依托单位对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杨桂山研究员作2015年度工作报告,全面总结实验室建成首年来的工作进展。
学术委员们认真听取报告,充分肯定了实验室一年来在科学研究、平台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取得成绩,同时就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凝练科学目标、加强人才引育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实验室2015年度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实验室朱青研究员、段洪涛研究员、陈江龙副研究员作代表性学术报告。
22日下午,傅伯杰院士作题为“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途径与方法”实验室学术交流年会特邀报告,详细介绍了新时期地理学科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运用研究实例阐明以格局与过程耦合为途径、以系统法与解析法为方法的地理学综合研究新范式。报告结束后,傅伯杰院士和与会人员就研究尺度转换、全球变化等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随后,实验室多位青年学者做了学术报告。研究所相关部门负责人、实验室相关学科带头人、青年科研骨干和研究生共约60人参加此次会议。
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区域地理学传统优势学科,于2014年正式批准成立。实验室围绕保障流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立足长江中下游,面向我国南方湿润区大江(河)大湖流域,应用现代地理学理论与系统,综合集成研究方法,研究流域水土与人文关键要素分布格局、变化过程及相互作用机制与效应,创新流域综合监测与集成模拟技术,发展流域地理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完善地理学综合研究方法体系,服务于流域可持续发展。
实验室有固定人员63人,其中研究员16人。拥有仪器设备和专业软件57台(套),总价值约2370万元人民币,包括数据集成与模拟设备、便携式测量观测仪器、野外定位自动监测仪器三大类;建有流域生态、流域大气与土壤以及流域地表多要素遥感三个专业实验室和天目湖流域生态观测研究站等。承担包括国家973项目、86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重大水专项专题等在内的在研科研项目100余项,合同经费超过1.55亿元。
会议现场
傅伯杰院士特邀报告“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实验室主任杨桂山研究员作2015年度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