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的纬度多样性梯度解析
纬度多样性梯度(Latitudinal Diversity Gradient,LDG)指的是物种丰富度从两极向赤道逐渐增加的现象,一直是宏观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淡水生态系统虽仅占地球表面不到1%的面积,却孕育了超过10%的物种。然而,与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相比,淡水生态系统的纬度多样性梯度尚不明确。这主要是由于以往的研究在地理范围和分类精度上存在局限,同时对于采样努力量的控制也不一致。
围绕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李宽意研究员团队联合水生生物研究所、云南大学、以及美国、芬兰、丹麦、希腊等多国的科研人员,解析了北半球浅水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沿纬度的分布规律。
研究团队收集并整理了北半球485个浅水淡水湖泊敞水区的底栖动物群落数据,涵盖了从亚北极到亚热带的纬度范围,随后。研究团队计算了多个标准化多样性指标,每个指标又包括局部(单一湖泊,α多样性)、区域(多个湖泊,γ多样性)和湖泊间(β多样性)3个空间尺度。这些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生物多样性在局部和区域尺度上的变化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空间尺度(α,γ,β)上,底栖动物群落均没有呈现出明显的纬度多样性梯度规律,即温带等寒冷地区湖泊的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并没有显著低于亚热带地区湖泊(图1-–2)。这可能与温带地区较高的淡水总量、较低的鱼类捕食压力、以及进化历史(如有些物种起源于寒冷地区)等因素有关。
这一发现挑战了纬度多样性梯度的传统认知,对于理解淡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团队还提出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加全面地收集数据,并考虑更多的环境因素和生物相互作用,以揭示淡水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分布的真正驱动因素。
图1:纬度多样性梯度(上:α多样性;下:γ多样性)
图2:纬度多样性梯度(β多样性)
上述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Freshwater Biology,何虎副研究员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基金和研究所自主部署项目资助。
论文信息:
He,H.*,Zhang,Y.,Li,Y.,et al. (2025). Dissecting trends in the latitudinal diversity gradient of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s in freshwater lakes across scales. Freshwater Biology,70: e70106.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11/fwb.7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