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口快速增加,工农业快速发展,坦桑尼亚水环境面临日趋严重的威胁。坦桑尼亚能源长期依赖生物质、蚊虫病害防治问题突出,塑料垃圾、电子废弃物等固废管控乏力,持久性有机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影响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和水产品安全,还对水源质量和健康饮水产生威胁。为了系统认识坦桑尼亚境内主要内陆湖泊有机毒物污染,辨析来源,评估其对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威胁和饮用水源地安全,提出该国湖泊流域有机毒性物质管控建议,受科技部常规科技援助项目-坦桑尼亚大湖流域水环境保护能力提升与技术合作及中国科学院国际伙伴计划项目——“东非大裂谷湖泊资源与生态环境”资助,项目组克服疫情影响,于2020年3-4月,联合坦桑尼亚渔业研究所科研人员,行程4000多公里,完成对坦桑尼亚境内18个湖泊的首次联合科学考察,获取了沉积物、水样、浮游动植物等样品。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东非大湖与城市生态站张路研究员课题组丁琪琪同学以硕士学位论文——《坦桑尼亚湖泊水环境持久性有机毒物污染特征》,对成果进行了总结。2021年5月25日下午,南京大学鲜启鸣教授为主席,南京农业大学陆隽鹤教授、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刘云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姚书春副研究员及分析测试中心沈幸主任为评审委员会委员,对论文进行了评审答辩。
研究论文发现:坦桑尼亚湖泊持久性有机毒物(PTOS)污染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其中吉普湖、巴兰吉达湖、马巴亚尼湖、杜鲁蒂湖和洪博洛湖PTOS污染较重,而查拉湖、小莫梅拉湖、巴巴蒂湖、辛吉达湖和锦带湖PTOS污染较轻;但整体而言,坦桑尼亚湖泊水环境中多环芳烃(PAHs)、多氯联苯(PCBs)和有机氯农药(OCPs)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较低污染水平。
坦桑尼亚湖泊水环境4大类PTOS污染物中酞酸酯类(PAEs)污染最值得重视,溯源分析表明邻苯二甲酸酯(PAEs)、PAHs、HCHs和Methoxychlor存在明显的流域输入特征。在前述结果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污染物实测含量、化合物固有属性(亲脂疏水性、结构活性关系)以及湖泊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的多指标综合评分法,据此构建了坦桑尼亚湖泊水环境优控清单(8种PAEs、6种PAHs、7种OCPs和5种PCBs),并提出了饮用水安全和生态系统健康需重点关注的优先污染物为PAEs类化合物。
依托论文取得的初步成果,项目将联合坦桑尼亚渔业研究所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对东非大湖及水源地湖泊进行系统性诊断,并向相关管理部门提供联合咨询报告,提高坦桑尼亚渔业及饮用水安全,促进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发展。